对很多人来说,可能因此花了冤枉钱。
这段时间新发基金挺多的。基金公司好不容易盼来了点行情,就兴奋得不得了。
一股脑儿往外出产品。
挺多读者问:要不要买新基金?
我们之前写过这事儿,就我自己而言——
一般不太考虑买新基金。
特别是新发的主动型基金。也就是,完全由基金经理操盘、不跟着指数走的基金。
因为:
1)没成熟历史业绩可参考
这和你追新款包包、新款口红还不一样。
毕竟你搞这个不是为了图新鲜感,而是为了赚钱。
当然,很多人买新基金,完全是奔着明星基金经理光环。
比如前阵子,明星基金经理张坤新发行了一只易方达优质企业。
很多人一看是张坤就说:哇!快去买!
一小时就卖光了。
明星经理发行的新基金,确实可考虑下,但,我自己还是会优先选——
他管的老基金。
就好比——
知名学校清华附中,新开了一个校区。
如果你有得选的话,还是会考虑去原来的老校区。
毕竟新校区的师资力量,还有不确定性。
2)新基金运作有一定滞后性
很多新基金有认购期,这个期间大家陆陆续续地打钱;
认购结束了,还有建仓期。
这就得占用不少时间。
当你建仓时,什么热门概念、热门板块,说不定早就涨高了。就等有人接盘了。
那新基金就尴尬了。
3)另外,新基金购买费用也偏高
很多渠道,对新基金的认购费不打折。
银行还挺热衷推新基金的,因为有利可图、手续费率不低。
很多人第一次买基金,就是在银行推介下买的新基金。
汗。
但如果你买老基金,通过支付宝\蛋卷这些平台上买,申购费基本可以打一折。
费用上便宜不少。
还没开跑,差距就拉开了。
所以总的来说,一般不建议买主动型的新基金。
除非——
1)你特别认可某个基金经理,他恰好有新产品出来了。
同时,这只新基金的投资范围,和之前老基金并不完全一致。
新有新的好。
2)之前没有同类型的产品。
比如科创板50、战略主题基金,或者之前写过的日本etf、印度基金。
市面上没有同类产品,也就只能买新产品了。
二
第二个坑。
周日时发了一个保险课程,有些朋友说到一个现象——
有些小白会买很多份医疗险,指望着武装到牙齿。
其实不是。
你买一份医疗险就够用了;比如一年用几百块钱,买了百万保额。
看病治病基本管够了。
多买了并不会重复报销——
因为医疗险赔付的钱,不会超过看病花销;买多了反倒是一种浪费了。
省掉这笔钱——
给自己,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吧。
医疗险和重疾险,它俩最大的不同,还是报销制和一次性赔付的区别。
1)医疗险:
住院花了多少钱,以此为依据报销多少钱;
报销的钱,不会超过治病花的钱。
你买百万保额的医疗险,看病花了1万,那最多赔1万。
2)重疾险:
达到理赔条件,直接赔一笔钱,比如三\五十万。
钱到手后想干嘛干嘛。
重疾险的保额是可以累计的,每份保单都可以赔;但医疗险是不行的。
...
顺便有个点说一下。
经常有人说,买医疗险一年300块,而重疾险一年要花几千块。
不如买医疗险好了,划算多了。
一年一买就好。
emmm,也不全然这样。
重疾险每年交的保费,是固定不变的。
我30岁一年5000块,50岁也一样。不用担心保费以后上涨。
而医疗险的价格,会随着年龄一起增长。
随便举例,医疗险明星产品众安尊享e生。
20到30多岁,涨价幅度还稍微温和。
但年纪越大,曲线越陡。
60岁的保费是1520元
70岁的保费是3114元
80岁的保费是4757元
粗略算了一下,如果目前定价不变——
从30岁开始买,一直买到85岁,这款医疗险在有社保前提下总共花13多万。
有点儿像滚雪球,价格逐年递增。
滚到最后汇总算——
几乎滚成了一个保终身重疾险的价格。
当然。
对于预算紧的年轻人而言,医疗险是一个可以短期内快速上手的东东。
它的赔付门槛也比重疾险低很多。
虽然需要每年都买——
但年轻时候买,每年缴费还是挺便宜的?



- >> 唐小僧800亿罪状,送你七个理财避险策略!
- >> 比特币持续蚕食避险买盘 外汇黄金震荡加剧暂陷收益率困局 通胀风险何时救场?
- >> 美债收益率升高意味着什么?股市到顶了吗?
- >> 美国大规模疫苗接种时间将推迟至5月?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这样解释
- >> 损失惨重?美研究显示:中美贸易战导致美国减少24.5万个就业岗位 更糟糕情形下美
- >> 澳大利亚拟资助太平洋移动网络阻止中国 澳安全机构:中国暗中监视构成安全威胁
- >> 黄金期货可能仍有逾30美元大跌空间 外汇黄金和白银最新技术前景分析
- >> 比特币再刷历史新高 运动员工资都用比特币支付?
- >> 原油库存变化值连续三周录得下滑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2000万例 两大原油期
- >> 明年有色金属板块有较多投资机会